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憑借其高靈敏度、快速檢測和微量樣本需求的特點,已成為現代生命科學實驗室中核酸與蛋白質定量的核心工具。其核心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:
一、高靈敏度與寬檢測范圍,實現精準定量
傳統(tǒng)分光光度計需1-2mL樣本體積,而超微量分光光度計僅需0.5-2μL樣本,通過表面張力固定于檢測基座表面,極大降低了珍貴樣本(如臨床活檢組織、稀有細胞裂解液)的消耗。其檢測下限可達0.5ng/μL(dsDNA),上限擴展至37,500ng/μL(dsDNA),覆蓋從低豐度樣本到高濃度純化產物的全范圍定量需求。例如,在NGS文庫構建中,可準確測定文庫濃度至nM級別,確保文庫池均衡性。
二、多波長同步檢測,保障數據可靠性
通過230nm、260nm、280nm、320nm四波長同步掃描,可同時獲取核酸純度(A260/A280)、蛋白質純度(A280/A260)及鹽離子污染(A230/A260)信息。例如,純DNA的A260/A280比值應為1.8-2.0,若低于1.8可能提示蛋白質或苯酚污染;而A260/A230比值低于2.0則表明存在鹽類或有機溶劑殘留。這種多參數分析模式顯著提升了定量結果的準確性,避免了單波長檢測的局限性。
三、快速無損檢測,優(yōu)化實驗流程
單次檢測僅需2-5秒,且樣本無需稀釋或特殊處理(如熒光染料標記),直接使用原始樣本即可完成檢測。這一特性在高通量實驗中尤為重要——例如,在CRISPR基因編輯實驗中,可快速測定gRNA合成產物的濃度與純度,指導后續(xù)轉染體系優(yōu)化;在蛋白質表達純化過程中,可實時監(jiān)測洗脫峰中目標蛋白的濃度變化,及時調整收集策略。此外,檢測后樣本可回收用于下游實驗(如PCR、Westernblot),避免了傳統(tǒng)方法中樣本損耗導致的實驗重復。
總結:超微量分光光度計通過微量樣本檢測、多參數分析和快速無損操作,為核酸與蛋白質定量提供了高效、精準的解決方案,成為現代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核心設備。